洁净技术的历史
-
洁净技术(cleanroom)是适应实验研究与产品加工的精密化、微型化、高纯度、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等方面要求而诞生的一门新兴技术。
-
1951年研制成功的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应用于生产车间的送风过滤,才真正诞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洁净室。
-
1961年美国桑第阿国家实验室(SandiaNationalLaboratories)的高级研究人员怀特菲尔特(WillisWhitfield)提出了当时称之为层流(laminarflow),现正名为单向流(unidirectionalflow)的洁净空气流组织方案,并应用的高级研究人员怀特菲尔特(WillisWhitfield)提出了当时称之为层流(laminarflow),现正名为单向流(unidirectionalflow)的洁净空气流组织方案,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从此洁净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更高洁净级别。
医疗领域的应用
-
七十年代初洁净室的建设热潮转向医疗、制药、食品及生化等行业。
-
1966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垂直单向流的生物洁净技术室(BCOR--BiologicalCleanOperatingRoom)。
-
同年,当时的美国污染控制协会AACC(AmericanAssociationofContaminationControl,后并入IEST--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发表了“层流手术室的设计与建造”、“层流洁净空气在外科领域的应用”等指导性文件。
-
同年还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水平层流的无菌室。1967年在美国德州的M.D.安德逊病院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洁净白血病室。
-
在英国,著名的整形外科专家恰利(D.J.Charnley),也于1966年建起了称之为洁净房(cleanhouse)型式的生物洁净手术室。1969年在奥地利的里茨建成了欧洲第一个层流病房。
医院洁净技术的应用(按专科)
-
洁净手术室(手术)
-
洁净病房(血液科)
-
操净台(集中配液)
-
生物安全柜(微生物)
-
洁净病床(血液科)
-
其它洁净用房(重症医学科、CSSD)
医院洁净技术的应用(按使用目的)
-
污染控制是核心
-
从院感防控的角度可分为
• 感染源的控制(负压病房和手术室)
• 易感者的保护(正压手术室、骨髓移植病房)
• 传播媒介的维持(集中配液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
-
建设者与使用者均应明确洁净用房的用途
-
不能单纯依靠洁净用房建筑本身
洁净技术带来的变化
-
现代医院学发展的需要
-
洁净用房的应用从高风险向中风险区域的扩展
-
洁净技术应用更加普遍
-
使安全医疗在高风险操作区域成为可能
-
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
管理的难度增加,应培养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管理者
-
呼唤人们应理性应用洁净技术
一、洁净手术部较早调查及问题
2006年调查的66家医院中,54.54%的医院手术间总数<15间,31.82%的医院手术间总数为16~25间,13.64%的医院手术间总数为26~31间;
其中,普通手术间数占15.71%,洁净手术间数占43.32%,百级手术间数8.44%,千级手术间数10.65%,万级手术间数占21.8;
二、误区与问题
-
洁净手术间能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
洁净手术间是等级评审的必要条件
-
洁净手术间按普通手术间的方法进行管理
• 监测方法
• 清洁方法
• 环境控制
-
空调系统等于净化系统
主要问题
-
建设与使用脱节
-
国内缺少净化用房建设和安全使用的系统研究
• 存在盲目崇拜国外而轻国内
• 重形式轻内涵
-
使用中与维护脱节
• 临床医护人员
• 工程人员
• 日常维护
-
标准的应用
三、解决方案
-
科学的设备需要科学的管理
-
正确认识洁净手术间的作用
-
完善相关标准
• GB50591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 DB11/408-2007 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空气净化系统
应实行空气净化系统有组织送、回风的动态控制。Iv级洁净手术室和III、IV级洁净用房也可通过系统或末端为高效或亚高效过滤器的局部净化设备实行动态控制
不应采用有化学刺激、致癌因素的局部净化设备
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实现零泄漏
负压手术室和产生致病气溶胶的实验室应设立
排放有致病气溶胶的风口应采用零泄漏装置
过滤器更换周期
类别 | 更换周期 | |
新风入口过滤网 | 1周左右清扫1次,多风沙地区周期更短 (可自动更换的除外) | |
粗效过滤器 | 1-2个月(可自动更换的除外) | |
中效过滤器 | 2-4个月(可自动更换的除外) | |
亚高效过滤器 | 1年 | |
高效过滤器 | 3年 |
洁净用房使用中应关注污染控制的特点
-
鉴于“医疗卫生机构环境感染风险度分区,应依据是否有患者的存在,以及是否存在潜在被患者污染的风险而进行分级”要求,
-
洁净用房多为高风险部门,但也基于使用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PIVAS通常它无患者污染来源,与手术室、供应室的风险控制特点不同,环境污染控制是重点、核心内容是卫生学管理。
-
工作环境相关的污染因素主要有:物品、空气、水源、各种媒介、工作人员等。
-
其中环境表面和人员的污染控制至关重要。
环境清洁消毒方法的选择
-
环境清洁消毒时,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
-
严格遵守“区域清洁”原则,不同区域应有专用清洁用具,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遵守现配现用原则。
-
清洁用具应也清洁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环境清洁消毒时注意
-
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擦拭时,应注意杜绝清洁/消毒盲区(点);严禁将使用(污染)后的抹布、拖把“重复浸泡”至清洁/消毒溶液中。
-
一旦发生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它污染液体等污染后,应立即采取清洁/消毒措施;被大量(≥10mL)体液污染时,应先采用可吸湿性材料清除污染物,再实施清洁和消毒措施。
-
对频繁接触、易污染、难以清洁的设备表面如操净台工作区域,应实行每次操作前后的清洁及污染后及时清洁消毒的方法
-
低风险表面如地面应用清水进行湿式清洁;
-
中风险区域的地面应使用清水或清洁剂进行清洁;
-
高风险区域低风险表面,如地面清水擦试即可,高频接触表面,每次清洁后可选择1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或其他相应水平环保型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分钟或参照产品说明。
(3)人员管理
所有工作的人员均应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岗位培训,包括污染控制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
洁净间应减少人员活动
活动 | 每分钟产生的微粒数(0.3--1μ) | |
无动作 | 100,000 | |
头、手臂轻微动作 | 500,000 | |
坐下、站起 | 1,000,000 | |
慢走 | 5,000,000 | |
平常速度走动 | 7,500,000 | |
快步走动 | 10,000,000 | |
激烈活动 | 15M--30M |
目的:工作人员着装即要防止自身及其操作中污染药品,也要防止化学药品对药剂调配人员自身和环境污染。
原则:
-
洁净控制区仅限于药剂调配人员进入。
-
应保持自身头发、甲缝的清洁,不建议配戴头部和手部的饰品。
-
更衣前应进行的手卫生,穿着洁净服服前应更换内穿衣。
-
洁净服应选择连体,具有舒适、透气、不脱纤维、防渗透、防静电和易于清洁消毒的特性。
-
不建议使用一次性洁净服。
要求:应制订人员更衣的标准操作流程
-
帽子应全部遮盖头发
-
佩戴口罩应选择医用外科口罩
-
手套应选择乳胶无粉、丁睛或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及耐伸拉性的为宜。
-
洁净防护服以全身连体为宜。洁净服内应着无领内穿衣。
四、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经验分享
小结
-
总体而言,在我国目前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工程项目中,送风高效过滤器存在产品或安装质量缺陷是普遍现象,存在问题的手术室比例约在40~50%。
-
定期检测对洁净手术室进行综合评价(过滤器漏泄缺陷等)
• 选用可靠的送风天花产品;
• 定期进行检测;
• 控制污染应关注过滤器边框泄露
专业化的清洁与专业化的维护一样重要
-
就手术患者的安全而言
-
日常维护与建设一样重要
-
基础环境清洁是一切污染控制的基础
-
感控的贡献不在于监测了什么而在于发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任重道远、路在脚下
来源:鑫贝西生物安全柜厂家